疏浚振兴源泉 释放主体活力 要闻-吉林站 姜春起 2274060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吉林站 > 要闻

疏浚振兴源泉 释放主体活力

——我市全面深化改革3年综述

2016-12-02 14:05 | 来源: 松花江网

  到今年11月,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了3年历程。3年虽短,但随着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,改革红利逐步释放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显著增强。

  3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,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为民取向,按照改革路线图和规划时间表,精心谋划、精细组织、精准发力,全市改革呈现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、蹄疾步稳、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。

  “小智治事,大智治制”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深谋远虑,高度重视建章立制,着力夯实制度对改革的支撑力。2014年初,即架构了高效有力的领导组织,负责全市改革的系统谋划、统筹协调、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。同时,制定了领导机构工作规则,研究出台了改革决策制度、信息报送制度、改革督察办法等,规范了改革方案报审程序,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要点和任务台账,建立了分工明确、纵横联动、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,充分调动各专项小组、市委改革办、牵头部门和涉改单位的积极性,提高了四面改革“承重墙”的稳定性,形成了齐抓共管、运行自如的改革局面。

  3年来,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紧跟中央和省委精神推进落实,把准改革方向谋划设计,针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,聚焦群众期盼重点突破。市委先后召开17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,审议通过了一批牵动性强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,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改革举措,一体部署、一体落实、一体督办。3年来,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“规定动作”、数百项改革任务蹄疾步稳,有序推进,重点领域改革改有所进、改有所成。

  经济体制改革,充分释放活力。我市紧紧围绕“国企改革要深入、民营经济要发展、简政放权要彻底、市场活力要增强”的改革目标,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。继2014年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》,今年又制定了10个配套性文件,构建了国资国企改革“1+N”配套制度体系。深入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,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造血功能。晒权力清单,推政务公开,大刀阔斧进行简政放权,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,赢得了群众满意度的“加法”和发展的“乘法”。放宽登记条件,推行五证合一,简化登记流程,新生经济单位开始以两位数递增。

  民主法制改革,彰显公平正义。我市把依法治市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,从法治和制度上为改革清障搭台、提供动能、划定边界。全面开展立案登记制改革,从根本上解决“立案难”问题。积极开展电子法院建设,加快两级法院信息化步伐,同时强化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。破解反贪与反渎、侦查与预防、批捕与起诉工作相互脱节问题,补齐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短板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、细则及方案,建立了“1+3”信访维稳工作综合治理考评和问责配套机制。

  文化体制改革,增强自觉自信。我市高位谋划、细处着手,审时度势,乘势而为,着力打造具有吉林市特色、吉林市风格的文化发展格局。在坚持“政府主导、企业经营、市场运作、科学管理”的发展思路下,成功推进了市歌舞团在“新三板”挂牌上市,使市歌舞团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社会体制改革,温暖百姓人心。围绕群众最关切、最突出、最需要的民生实事精心谋划、创新举措,在完善收入分配调控制度改革、制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深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、创新食品药品和安全监管执法机制等方面,不断取得突破,切实让百姓分享改革成果、发展红利。

  党建制度改革,保证夯基助力。坚持宽视野、高精度、广维度,不断深化干部选拔、基层党建、人才发展等体制机制改革,在规范公务员公开遴选、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、加强县(市、区)干部选拔任用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等方面多措并举、深入推进改革,全市机关干部谋事、干事、成事的工作作风不断得到强化,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纪检体制改革,实现防腐壮根。我市围绕“抓具体问题,出硬招实招”的工作思路,在构建“不能腐”的体制机制上精雕细琢、创新举措,使 “两个责任”进一步夯实、“三转”进一步深化、“一把手”监督进一步加强、执纪审查方式进一步转变,全市党风政风为之一新。 

 松花江日报 通讯员/宫轶 记者/高海峰 编辑/李波 

责任编辑: 姜春起